中国智能产业快速联网成片
来源:常见问题 发布时间:2023-11-29 22:35:13在这个大变革时代,数字化全面来临之后,产业跨越从来就没像现在这样速度快、跨度大。新产品爆棚、新技术爆发,从智造产业到智能产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产业连续跳级,代表未来方向的智能产业庞大体系正在中国建起,联网成片。在新技术的支撑下,中国各地加速发展智能产业,不断推动产业升级,相互促进产业储能。这一全新的智能产业体系的建立,将使中国智能产业迈上更高的台阶,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占据先机。
日前在天津举办的第五届世界智能大会上,大量“黑科技”产品“圈粉”无数,智能改变生活深入人心。近年来,天津以办会为契机,逐渐完备智能科技产业体系,赋能制造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拓展智能应用场景,人工智能先锋城市建设成效逐渐显现。
机器人演奏献上音乐盛宴、智能穿搭自动匹配衣着和妆容、远程诊疗实现“望、闻、问、切”……5月20日至23日在天津举办的第五届世界智能大会上,展览、比赛、智能体验融为一体,线上线下同步进行,为世界智能科技领域搭建了交流合作、共赢共享的平台。
这场“以会兴业”的盛会,慢慢的变成了天津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持续吸引智能科技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和优质项目落户天津,助力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5年来,360、紫光云、麒麟等一批优质企业总部落户天津;华为鲲鹏生态、腾讯IDC数据中心、科大讯飞北方声谷等一批项目落地,为天津智能科技产业高质量发展提速。
在龙头企业和优质项目的带动下,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纷至沓来。中联云港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的数据中心服务提供商,总部在北京。未来,公司将在天津武清区投资35亿元建设“高村中联新一代互联网云计算产创基地”,助力天津大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正是看到了天津不断聚集的信创产业,才决定将基地落地天津,为项目研发、建设及后期运营提供广阔空间。”该公司负责人说。
据统计,第五届世界智能大会期间,天津共签约项目210个,总投资约1057亿元。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技术服务、高端装备等新动能项目159个,占比达到75.7%。2017年以来,五届大会共签署563项合作协议,协议投资额达到4589亿元。
截至目前,天津智能科技产业已具规模,并基本形成信创、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机器人、智能网联车、智能软件、智能医疗、智能终端、先进通信产业9大特色优势领域,构建起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条。2020年,天津市智能科技产业占规上工业和限额以上信息服务业比重达到23.6%,同比提高6.9个百分点,形成了高水平发展的“新引擎”。
在第五届世界智能大会的阿里云展位,屏幕上新天钢集团的各项炼钢数据不停变动,吨钢电耗、铁水单耗、连铸机拉速等数据一目了然。借助智能科技,曾作为传统工业代表的钢铁行业也插上了智能的翅膀。“通过智能化改造,一座年产量600万吨的钢铁厂,一年可减少相关成本2000多万元。”阿里云工业行业高级经理董杰说。
制造业是天津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智能科技大展身手的主战场。首届智能大会举办以来,天津陆续出台《关于全力发展智能科技产业推动智能经济发展建设智能社会的实施建议》《天津市新一代AI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等200余项智能科技产业扶持政策,支持方向覆盖了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型智能基础设施等细分产业领域。
同时,天津还设立千亿级智能科技产业基金和百亿级智能制造专项资金,累计支持五批项目1726个,安排资金52.1亿元,形成1:20的放大带动效应,建成丹佛斯、海尔5G工厂、长荣科技等102个智能工厂和数字车间;培育了紫光云、中汽研、宜科电子等一批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截至目前,天津上云工业企业已超过6000家。
已参加四届大会的丹佛斯(天津)有限公司,是智能制造专项资金的受益者。2020年,这家生产制冷压缩机的企业在智能化改造上投资近1500万元,获得了300万元的资金支持。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说,在政府专项资金的支持下,公司加大了研发和生产力度,产能屡创新高。
随着智能科技加速赋能制造业,天津制定了“1+3+4”现代化产业体系,以智能科技产业为引领,着力壮大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巩固提升装备制造、汽车、石油化工、航空航天等优势产业,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到2023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达到5000亿元,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到820亿元,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达到2900亿元……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34%。”今年5月最新出台的《天津市制造强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中,天津给自己定下了“小目标”,明确了智能制造的发展方向。
今年年初,天津(滨海新区)获批成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继去年天津(西青区)获批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之后,天津成为目前国内唯一拥有双先导区的省区市,这是对天津智能应用场景不断拓展的肯定和期望。
在城市治理领域,“城市大脑”是城市智慧管理运营的核心。中新天津生态城的“城市大脑”,汇聚了19个部门的近12亿条数据,实时全域感知城市运行状况,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区域性典范。在第五届世界智能大会上,天津发布了市级“城市大脑”,旨在通过搭建天津城市智能中枢,构建城市运行态势“数字驾驶舱”,创建政务服务与城市治理领域多元化应用场景,让城市更聪明、更智慧,实现“一屏观津门,一网管津城”。
在港口建设领域,天津港完成全球首次码头无人化改造测试,达到两个“全球第一”,为世界智慧港口建设提供了“天津范本”。据介绍,目前天津港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码头自动化示范区”单桥作业效率达到31Move/小时,整体作业效率提升近20%。同时,单箱能耗下降20%、综合运营成本下降10%,开辟了传统集装箱码头全流程自动化升级改造的新模式。
在能源管理领域,天津在国内率先建成“生态宜居”“产城集约”两种智慧能源小镇示范城镇,为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贡献了“天津智慧”。其中,位于中新天津生态城的天津首个实用化零能耗建筑是典型代表。国网(天津)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于波说,人工智能技术让零能耗成为可能,低碳生活不再遥不可及,而且可以不断复制推广。
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尹继辉介绍,目前,天津在智慧交通、智慧养老、智慧医疗等领域,打造了188个应用场景,让更多的智能科技成果走进百姓生活。下一步,天津将以数字化转型催生发展新优势,全力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
作为同时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和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的城市,山东济南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机遇,围绕产业高质量发展、创新应用、平台载体建设等方面开展“AI泉城”赋能行动,加快人工智能产业链式发展,推进优势产业集群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走在了全国前列。
在位于济南的山东省人工智能物联网众创平台的高科技展厅内,海康威视的人脸识别技术、深兰科技的智能机器人、商汤科技的算法平台等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科技产品令人应接不暇。成立四年来,山东省人工智能物联网众创平台已吸引海康威视、深兰科技、商汤科技等多家人工智能龙头企业落地济南,部分已在济南布局生产基地。
据了解,济南在2019年、2020年先后获批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和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成为继上海、深圳后第三个人工智能“双区”同建的城市。为抢抓发展机遇,济南先后出台《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2年)》等,围绕产业发展、创新应用、平台载体建设等方面开展“AI泉城”赋能行动,打造“两区”“两高”(“两区”即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和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两高”即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示范高地和智能产业集聚高地),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明确了方向和路径。
山东大学闪亮人工智能研究院执行院长、山东省人工智能物联网众创平台董事长孙元强认为,人工智能是当前最大的科技“风口”,济南这些扶持政策的出台将有力支持人工智能科技创新平台和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建设,助力人工智能技术发展。
目前,济南人工智能产业形成了从基础支撑、核心技术到行业应用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根据今年4月份济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布的《济南市人工智能产业地图》,济南的人工智能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417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700亿元;人工智能企业数量从2018年的89个增加到2020年的281个;人工智能企业的研发投入逐年递增,从2018年的6.23亿元增至2020年的10.54亿元。
“人工智能应用解决方案提供企业占全市人工智能企业数量的60%以上,以服务器、超级计算和量子信息为代表的算力产业在国内外保持领先,浪潮AI服务器连续三年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总体上看,济南的人工智能产业呈现出高速高质发展态势。”济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汲佩德说。
济南通过开展“AI泉城”赋能行动,围绕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高端装备、先进材料、教育、医疗、文旅等行业领域,每年都面向全市重点企业征集人工智能应用场景需求。其中,2020年共征集人工智能应用场景需求172个,征集解决方案250多个。
据济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科技创新处负责人介绍,随着人工智能理论和技术日益成熟,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相应的商业模式也在持续演进和多元化。在济南市人工智能应用中,制造业的应用数量最多,其次是教育、智慧城市、安防等领域。
根据济南市相关规划,到2022年,人工智能应用示范水平国内领先,产业生态与创新环境基本完善,智能产业总体水平位居全国前列,推出一批优秀产品、优秀企业、典型场景、优秀应用等,打造100个以上人工智能应用示范项目,集聚10个以上国家级、省级人工智能领军企业,集聚10个以上AI创新平台,打造10个以上人工智能特色产业园区,形成千亿级人工智能产业规模。
为实现这一目标,济南市将持续开展“AI泉城”赋能行动,通过产业链建链强链补链工程,突破一批AI创新产品、培育一批人工智能领军企业、打造一批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开放一批AI创新应用场景等11项行动,构建人工智能应用场景需求和解决方案资源池,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具体从产业结构看,济南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呈现出“口阔、底宽、腰窄”的龙山“黑陶杯”的形态,应用场景丰富、算力产业国内外领先,但算法能力以及数据能力有待增强,且相关领域企业数量较少,研发能力处于较初级阶段。汲佩德说,济南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就是做大“黑陶杯”的杯底,让算力基础更稳健;做厚“黑陶杯”杯身,让算法能力再提升;做阔“黑陶杯”的杯口,让更多应用场景汇集进来、释放出去。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魏亮说,要推进AI产业高质量发展,人工智能基础平台建设尤为重要。为此,济南市将依托中国信通院、山东大学、华为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等机构,打造一批人工智能公共服务平台,开展产需对接、成果转化、数据标注、测试评估、交流推广等综合服务,形成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融合创新应用的综合服务能力。
作为先导区和试验区,济南将在建设的“AI岛”内划定特定区域,建立重点应用领域“监管沙盒”,探索人工智能治理机制。对工业互联网、智能装备、智能医养、智慧家庭等领域数据共享与保护、知识产权管理、大数据隐私与安全应用等政策开展试验,积累形成一批有利于人工智能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
成功三次举办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于AI领域率先拿下一城的上海,正在补齐这一先导产业链上最后一块版图——智能芯片。国内集成电路产业链最全、产业集聚度最高、综合竞争力最强的上海,正成为通用人工智能芯片融资额最高、创新最活跃的地区。
算力,是未来人工智能应用取得突破的决定性因素,也成为与经济发展明显正相关的“新引擎”。IDC与浪潮联合发布的《2020全球计算力指数评估报告》显示,计算力指数平均每提高1点,数字经济和GDP将分别增长3.3‰和1.8‰。
这从全球目前市值最高的芯片企业——英伟达身上可窥一斑。在2020年超过英特尔之后,如今英伟达的市值已超3100亿美元,2021财年营收和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53%和55%,双双创下新纪录。
而线上需求的大爆发,正在让中国成为AI落地的最佳试验田。从医疗出行、购物广告、媒体娱乐,再到现代农业、智能家居、智慧电力,无处不AI;这些应用,都对具有公共基础设施属性的人工智能算力基础设施提出了更强烈的需求。数据显示,我国是AI算力支出占总算力支出最高的国家之一,AI算力支出占总算力支出的比例达到14.1%。
这条崭新的赛道,正迎来全新的中国参赛者。成立仅一年多时间的壁仞科技,是赛道上的典型代表之一。壁仞科技目前累计融资金额已超过47亿元人民币,创下该领域融资速度及融资规模纪录。
“现在是做通用人工智能芯片最好的时代。”壁仞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张文透露,经过一年半的沉淀,预计在今年三季度,第一代产品将正式流片。做芯片需要具备三个要素,第一是资本密集,做芯片尤其是大芯片,周期太长且退出机制少,以前很少有投资人愿意投大芯片,但现在包括商业资本在内的各类资金都愿意投大型芯片;第二要素是人才密集,以前中国高端半导体人才不多且大部分集中在国外,但现在得益于国际环境和国内产业资本的推动,很多人才愿意回到国内做芯片;第三是需要大规模的场景应用,英伟达的全球销售中,有50%是来自大中华地区,如此巨大的市场必然可以培育出中国的“英伟达”。
和壁仞一样,包括燧原科技、天数智星、摩尔线程等一批瞄准人工智能芯片尤其是通用芯片领域的初创企业,不约而同将首发地放在了上海。
上海——这一老牌中国“芯片第一城”,已经成为中国集成电路头部企业最集中、产业链最集中的地区,从设备、EDA、设计,到制造、封装,汇聚了一大批创新力量。
数据显示,2020年上海集成电路产量288.67亿块,增长21.7%;产业规模已经达2071亿元,其中设计业954亿元,制造业467亿元,封测业431亿元,设备材料业219亿元。
“高度国际化、高度市场化、高度竞争化,这是高端芯片生态竞争中必须面对的局面。”张文说,上海目前拥有最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最完善的市场生态,以及离国际赛场最近的应用场景。企业确保产品能“好用”,市场跟进“用好”新产品,最终必然形成良好的互动闭环。
上海“十四五”的目标也提出,希望能做到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三大先导性产业的规模倍增。在这里,三大产业可以交叉融合、彼此赋能,横跨三大产业的人工智能芯片,更是在这里找到最佳“试验田”。
上海市经信委主任吴金城曾在参加会议时表示,上海将进一步加快国家集成电路综合性产业创新基地(东方芯港)、上海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上海智能传感器产业园、上海化工区电子化学品专区等5个集成电路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希望推动产业链上下游集聚发展,营造良好产业生态。
在合作中创新,拥抱并融入全球产业链,共同推动建设世界级产业集群,努力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这是行业共同发展、共生共荣的重要基础。
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调研上海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时指出,人工智能是上海构筑未来发展优势的战略抓手。上海会全力推进AI创新发展高地上海方案落地见效,提升创新能力,强化应用驱动,营造良好生态,促进人工智能深度赋能实体经济,努力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为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注入强大动力。